國內一家商業銀行高管表示,市場化是此次債轉股相比此前一輪債轉股的最大區別,因此,政府除了規劃指導,應盡量“少伸手”,避免過度干涉相關項目,而應充分發揮市場經濟的作用,讓銀行與企業自行對接相關項目。
“建設銀行通過設立基金,僅出資少量自有資金作為原始資本,同時大量吸收社會資本參與。該方法有利于降低銀行自身的風險、擴大債轉股規模、增加社會資金投資渠道。預計設立基金、吸引社會資金或成為新趨勢。此外,多元化退出機制也將成為趨勢,資產注入上市公司、大股東承諾回購等方式均有可能被采用。同時,為降低風險,融資方往往需要對經營業績進行承諾。此舉有利于提高銀行債轉股和社會資金的參與熱情。”聯華證券相關專家指出。 終于扭虧為盈,對大部分鋼企來說是一件揚眉吐氣的事,但后市諸多不確定因素仍讓鋼企如履薄冰。
數據顯示,截至11月2日,已有35家上市鋼企(按申萬一級行業分類)披露了2016年三季報,其中29家盈利、6家虧損,盈利率超過80%,虧損面不足20%;而在去年同期,35家鋼鐵上市公司中虧損企業超過60%。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副會長屈秀麗認為,鋼材價格的觸底反彈,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企業經營狀況、緩解了行業困難,但鋼材價格短期內的劇烈波動也對企業生產經營和行業平穩運行帶來了較大沖擊和不利影響。
盈利鋼企超80%
受益于去產能的有效實施以及二季度以來需求面的復蘇,鋼鐵行業第三季度業績持續改善,大部分上市鋼企擺脫了連續虧損的窘境。
數據顯示,35家上市鋼企1-9月合計實現營業收入7418.88億元,同比下降1.74%,降幅較半年報大幅收窄;實現凈利潤92.81億元,同比增長147.3%,而去年同期虧損196.2億元。數量方面,35家主要鋼鐵上市公司中有29家盈利,占比約82%,6家虧損,占比約18%,盈利公司數較去年同期翻倍。其中,寶鋼股份以55.97億元的凈利潤領跑同行,鞍鋼股份(9.77億元)、河北鋼鐵(9.33億元)、太鋼不銹8.42億元)、馬鋼股份(7.59億元)則緊隨后4位。而重慶鋼鐵、華菱鋼鐵則繼續虧損,不過已有所減虧。
鋼企扭虧為盈,直接受益于鋼價的快速上漲。據屈秀麗介紹,到9月末鋼材綜合價格指數為75.56點,比年初上漲了19.19個點位、漲幅34.04%,與去年同期相比上漲14.37個點位、漲幅23.48%,比4月末的高位相比回落9.1個點位、降幅10.75%。
在煤價瘋漲,鋼企扭虧為盈、效益提升的背后,是今年以來鋼鐵行業去產能的執行力度。
此前工業和信息化部產業政策司副司長辛仁周曾透露,今年前9個月,全國鋼鐵企業退出產能共4000萬噸,已完成全年去產能4500萬噸目標的90%。
屈秀麗稱,回顧今年鋼鐵行業的運行情況,可以簡單概括為:鋼鐵行業積極化解過剩產能,嚴控生產總量,全國粗鋼產量有所下降,但市場仍處于供大于求狀況;鋼材價格觸底反彈明顯回升,但目前仍處在相對低位;鋼鐵行業采取措施大力降本增效,鋼協會員企業實現扭虧為盈,但整體效益低下的困難局面沒有根本性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