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去產能的效果也早已開始體現。在今年前2個月延續連年虧損局面之后,從3月開始,鋼鐵業扭虧為盈,盡管盈利水平仍然很低。中鋼協稱,1-9月會員企業累計實現利潤252.06億元,銷售利潤率1.27%,在工業行業中仍為較低水平。
對此,中鋼協在新聞稿中指出:
3月份以來企業能夠保持盈利,主要是由于企業理性生產促進鋼價合理回升以及加大降成本力度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據中鋼協監測,今年以來鋼材價格整體呈現上漲態勢。截至10月21日,鋼材綜合價格指數79點,同比上漲19.17點,較年初增長22.63點。
與此同時,鋼材庫存總體水平也低于上年同期。9月末全國主要市場鋼材社會庫存量為941萬噸,同比下降8.3%。
隨著鋼材價格上揚,粗鋼產量今年也開始呈現逐步釋放態勢。在前兩個月仍同比下降之后,全國粗鋼產量從3月以來已連續7個月處于增長狀態。中鋼協強調,增量主要來自非會員企業。
粗鋼表觀消費量今年則一直處于下降區間,但降幅逐月收窄,到9月由負轉正,同比增長9.57%。前9個月,粗鋼表觀消費量達到5.26億噸,同比增長0.05%。
中鋼協同時表示,目前鋼鐵行業還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包括:
一是化解過剩產能工作仍然艱巨。部分地區存在化解任務平攤和一刀切的做法。
二是非會員企業粗鋼產量擴張明顯。鋼協會員企業承擔了今年去產能的極大部分。在非規范企業中存在相當規模的落后產能。這部分企業受利益驅動繼續生產甚至增產,對于鋼鐵行業轉型升級不利。先前已停產的一些企業又恢復了生產。
三是企業融資難問題仍較突出。受嚴控鋼鐵企業的貸款規模影響,許多鋼鐵企業面臨著續貸困難和抽貸等問題。鋼鐵企業資金緊張、融資難的問題仍沒有有效緩解,企業發債門檻和融資成本進一步提高。
四是國際貿易保護加劇,鋼材出口難度加大。今年我國鋼材出口貿易摩擦不斷增多,反傾銷、反補貼案件大幅增長,前三季度已經達到38起,超過去年全年案件數量,涉案產品數量約1000萬噸,涉案金額64.16億美元。受貿易摩擦影響,我國向歐盟、美國、南美鋼材出口量下滑。
國務院2月發布的《鋼鐵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實現脫困發展的意見》提出,將在5年內完成1-1.5億噸過剩鋼鐵產能的壓減目標。嚴禁新增產能。 當前,在經濟下行、環境污染和資源限制等多重壓力下,國內鋼鐵產能過剩矛盾尖銳,供大于求形勢難以改善,行業全面進入低盈利時代。有業內人士表示,鋼鐵行業應該在結構調整、轉型發展的關鍵時期努力挖掘新的盈利點,尋找擺脫困境的新動力。“近兩年鋼鐵業面臨產能過剩和低盈利的困境,正積極轉型,其中去產能和開拓多元產業成為有力的保障。在多元化方面,據悉‘十二五’期間鋼鐵行業多元產業投入資金總額達630多億元,成績喜人。其中,寶鋼多元產業收入達2000億元;首鋼多元產業收入達1200億元,利潤近50億元;河鋼集團多元產業對集團的銷售收入占比近40%,就業貢獻率超50%。在去產能方面,今年1~9月,全國鋼鐵企業共退出產能4000萬噸,已實現全年去產能4500萬噸目標的90%。”資訊分析師初曉表示,綜合來看,通過去產能和多元化發展齊頭并進,今年鋼鐵行業整體回暖,據監測今年鋼材均價整體同比去年增長20%以上,預計未來鋼鐵業將繼續向好。
記者從資訊機構了解到,近期有關部門共查出183家存在環境違法行為的涉鋼企業,59家能耗不達標或無法核實的鋼鐵企業,72處應依法關閉、限期淘汰類的煤礦,26家能耗不達標的煤礦企業,均依法依規對其進行了整改和處理。“這一監察工作和前期的嚴查地條鋼企業有異曲同工之處,均在供給側改革的大環境下穩定有序地助力各地鋼鐵去產能工作的進行。截至目前,全國去產能已經完成90%。同時我們欣喜地看到違規新增產能基本未再發生,違規在建項目全部停工停產,鋼鐵生存環境也在某種程度上得以改善。短期期貨市場受益頗多。”資訊分析師表示。 近日,國家發改委發布消息稱鋼鐵、煤炭去產能有望提前完成。業內人士表示,隨著去產能任務的提前完成,煤炭和鋼鐵行業供需矛盾將得到極大的解決,鋼鐵行業在四季度運行情況仍較為樂觀。
去產能任務有望提前完成
據悉,截至9月底,鋼鐵、煤炭兩個行業退出產能完成全年目標任務都在80%以上。有相當一部分地區和一部分中央企業已經提前完成了今年的任務,按照目前工作的進度,鋼鐵行業去產能將在10月份基本完成,煤炭行業去產能有望到11月份提前完成。隨著去產能的提速,鋼鐵、煤炭行業經濟運行狀況明顯好轉。不僅價格回升,貨款拖欠的情況也明顯好轉,行業生產、安全和經營在較短時間內實現整體好轉。1~8月鋼鐵協會會員企業同比扭虧增盈393.5億元;規模以上煤炭企業實現利潤同比增長15%,應收賬款同比下降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