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位專家及企業家向記者表示,應該采取措施來降低債轉股所隱含的風險。
林喜鵬表示,本輪市場化債轉股實施的關鍵是甄別“僵尸企業”。從政策層面來看,符合債轉股的企業只是針對符合正面清單的企業,即企業經營遇到困難產生高負債,同時該類型企業需具備發展前景好、產業方向好、信用狀況好的條件。而對于那些扭虧無望、已失去生存發展前景的“僵尸企業”;有惡意逃廢債務行為的企業;債權債務關系復雜且不明晰的企業;有可能助長過剩產能擴張和增加庫存的企業則成為負面清單企業,這些企業將禁止債轉股。然而對于哪些企業才能稱得上“僵尸企業”目前還沒有一個統一明確的標準。因此在債轉股的企業資格認定方面,還需要各地政府部門給予相關配套文件協助甄別。
“此輪債轉股主要還是涉及到過剩行業的國企。”上述國企內部人士表示,債轉股的最終目的是幫助企業恢復盈利能力,這與國企改革的目的也不謀而合,因此,兩項改革如何能夠相互配合、共同發力,是有效減少風險、達到事半功倍的辦法。
國內一家商業銀行高管表示,市場化是此次債轉股相比此前一輪債轉股的最大區別,因此,政府除了規劃指導,應盡量“少伸手”,避免過度干涉相關項目,而應充分發揮市場經濟的作用,讓銀行與企業自行對接相關項目。
“建設銀行通過設立基金,僅出資少量自有資金作為原始資本,同時大量吸收社會資本參與。該方法有利于降低銀行自身的風險、擴大債轉股規模、增加社會資金投資渠道。預計設立基金、吸引社會資金或成為新趨勢。此外,多元化退出機制也將成為趨勢,資產注入上市公司、大股東承諾回購等方式均有可能被采用。同時,為降低風險,融資方往往需要對經營業績進行承諾。此舉有利于提高銀行債轉股和社會資金的參與熱情。”聯華證券相關專家指出?! 〗K于扭虧為盈,對大部分鋼企來說是一件揚眉吐氣的事,但后市諸多不確定因素仍讓鋼企如履薄冰。
數據顯示,截至11月2日,已有35家上市鋼企(按申萬一級行業分類)披露了2016年三季報,其中29家盈利、6家虧損,盈利率超過80%,虧損面不足20%;而在去年同期,35家鋼鐵上市公司中虧損企業超過60%。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副會長屈秀麗認為,鋼材價格的觸底反彈,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企業經營狀況、緩解了行業困難,但鋼材價格短期內的劇烈波動也對企業生產經營和行業平穩運行帶來了較大沖擊和不利影響。
盈利鋼企超80%
受益于去產能的有效實施以及二季度以來需求面的復蘇,鋼鐵行業第三季度業績持續改善,大部分上市鋼企擺脫了連續虧損的窘境。
數據顯示,35家上市鋼企1-9月合計實現營業收入7418.88億元,同比下降1.74%,降幅較半年報大幅收窄;實現凈利潤92.81億元,同比增長147.3%,而去年同期虧損196.2億元。數量方面,35家主要鋼鐵上市公司中有29家盈利,占比約82%,6家虧損,占比約18%,盈利公司數較去年同期翻倍。其中,寶鋼股份以55.97億元的凈利潤領跑同行,鞍鋼股份(9.77億元)、河北鋼鐵(9.33億元)、太鋼不銹8.42億元)、馬鋼股份(7.59億元)則緊隨后4位。而重慶鋼鐵、華菱鋼鐵則繼續虧損,不過已有所減虧。
鋼企扭虧為盈,直接受益于鋼價的快速上漲。據屈秀麗介紹,到9月末鋼材綜合價格指數為75.56點,比年初上漲了19.19個點位、漲幅34.04%,與去年同期相比上漲14.37個點位、漲幅23.48%,比4月末的高位相比回落9.1個點位、降幅1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