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早在今年8月份,山鋼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侯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已經提出了對國有企業改革的意見和建議。
關于國企改革如何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發揮帶動作用,侯軍指出,目前,國內鋼鐵行業進入深度調整期,產能嚴重過剩是導致生產經營極端困難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已成為我國經濟運行中的突出矛盾和諸多問題的根源。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化解過剩產能,是鋼鐵行業實現健康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抉擇。山鋼集團將踐行責任擔當,積極推進化解過剩產能工作,大力優化存量產能,調整鋼鐵產業布局,實現企業健康可持續發展;優化發展戰略,推進結構調整、動能轉換,在“十三五”以及更長的時期內,致力于形成以鋼鐵為依托、相關多元化的產業格局。
此外,今年9月份有消息稱,經山東省政府原則同意,山東省國資委于8月24日批復《山東鋼鐵集團有限公司改建國有資本投資公司實施方案》。改建后的山鋼集團,將變身成為一個“投資主體”和“融資主體”。對此,有業內人士認為,這標志著山鋼集團深化改革的新起點。 日前,建設銀行與云南錫業集團(控股)有限責任公司在京簽署總額近50億元的市場化債轉股投資協議。標志著全國首單地方國企市場化債轉股項目成功落地。
業內專家對此表示,這標志著新一輪債轉股盛宴已經開啟。煤炭、鋼鐵、造船、有色等產能過剩行業的大型國企進行債轉股改善財務狀況的意愿較強,極有可能成為本輪債轉股的主要轉股對象。此外,為避免相應風險,應有效甄別“僵尸企業”,與國企改革相互配合發力以及建立多元化退出機制。
產能過剩大型國企為主要對象
據介紹,此次市場化債轉股項目落地是建行和云南錫業雙方落實總額100億元全面降低云錫控股杠桿率框架協議邁出的實質性步伐。業內人士指出,首單地方國企市場化債轉股項目成功落地,對國內企業及金融機構有一定借鑒意義。
天風證券銀行業研究員廖志明對《中國企業報》記者表示,根據前期政策倡導及首單項目分析,可以預見,今后市場化債轉股對象企業應當具備以下條件:發展前景較好,具有可行的企業改革計劃和脫困安排,技術先進,產品有市場,信用狀況較好。不過,預計國內符合債轉股條件的企業較少,即便符合實施債轉股的企業相關意愿也可能不強,所以債轉股初期規模或有限。
廖志明告訴記者,本輪鼓勵向“高負債居于產能過剩行業前列的關鍵性企業”債轉股。煤炭、鋼鐵、造船、有色等產能過剩行業的大型國企普遍資產負債率較高,部分企業經營較為困難,預計進行債轉股改善財務狀況的意愿較強,極有可能成為本輪債轉股的主要轉股對象。
一家大型國企內部人士表示,國內大型行業龍頭企業肯定是此次債轉股首選企業,能夠減輕一部分企業負擔,我們企業對此也很重視和歡迎,不過債轉股對企業來講并不是“免費的午餐”,例如在武鋼方案中建行明確提出有業績要求以及未達要求后的回購安排,需要武鋼自己出一部分資金認購基金份額,所以可能會影響一些企業的積極性,但從長遠來講,此舉還是對企業有利。
“此外,市場化債轉股讓商業銀行在處置不良資產時多了一種選擇,或將一定程度上加強商業銀行處置不良資產的定價能力,提升處置收益。另外,也將加快不良資產處置進程。而且,商業銀行也能從為債轉股提供的稅收優惠、定向寬松等政策中受益。”廖志明表示。
方正證券非銀行金融高級分析師林喜鵬則表示,近期有多家企業債轉股正在落地,繼中鋼集團債務重組方案正式獲得批準后,近期武鋼集團的相關方案也已獲確認,新一輪債轉股盛宴已經開啟。
隱性風險引市場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