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資源稅試點改革已實施4個月,水資源稅抑制地下水超采的調控作用初步顯現。眾多鋼鐵企業在調整用水結構、提高用水效率方面逐漸“馬力全開”,經歷著由“用水大戶”向“節水標兵”的嬗變。除“硬件升級”外,不少企業將節水降耗的著力點放在嚴苛的內部管理上。遷安市一家生產線材的大型民企除配備了先進的污水處理設備及水循環利用系統外,還在成本管理方面做足功夫,主動加大水、電等能耗的權重,按實際取用成本的2倍進行內部考核,一旦發現跑、冒、滴、漏現象,對第一責任人予以罰款等懲戒。目前,通過嚴格制度管理、加強污水循環利用等多重手段,噸鋼消耗新水量已由2015年的2.4立方米降至2.05立方米,遠低于《鋼鐵行業規范條件》中規定的3.8立方米的標準。在唐山,一些小型鋼鐵企業也紛紛加入了集約用水的行列,不但省了水,還節約了稅款。
在水資源稅改革之初,一些企業對水資源稅接受程度并不高,認為水資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缺乏全面的成本觀念。為此,唐山地稅系統從宣傳、培訓、服務、管理等多個方面下功夫,確保水資源稅順利征收。目前,唐山市地稅已與財政、水利等部門建立健全了聯席會議、信息交換、聯合檢查、協同監管等多項工作機制,共同構建“水利核準、納稅申報、地稅征收、聯合監管、信息共享”的管理模式,形成治稅合力。針對部分鋼鐵企業仍存在無證取水、違法取水的情況,開展拉網式清查,予以重點監督和治理。
唐山市地稅局局長張福軍表示,未來將嚴格按照“探索有效加強水資源保護、促進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的可推廣、可復制的經驗”的要求,提高工作標準,規范高效實施,以實際行動護航水資源稅試點的順利實施。 從河北省冶金行業協會獲悉,1-8月份河北省噸鋼利潤163元,協會85家會員鋼鐵企業中,80%的企業實現盈利。但8月份以來,公路新政使運費上漲高達35%以上,焦炭價格猛漲,均導致鋼鐵企業生產成本大幅度上升,企業盈利能力受到嚴重擠壓,部分鋼鐵企業又回到微利或虧損的邊緣。